戴维斯双击、双杀是什么意思

实践中影响市盈率的要素有很多,比如个股基本面、行业热度、市场氛围、宏观经济等。因此,准确估计市盈率并不容易,而市盈率估计过于乐观,投资者可能蒙受亏损。估计过于悲观,则可能错失买入机会。 依据市盈率估值进行投资,要特别注意“戴维斯效应”。

所谓戴维斯效应,就是有关市场预期与公司盈利波动之间的双倍数效应。也就是说当一个公司利润持续增长使得每股收益提高,同时市场给予的估值也提高,股价得到了相乘倍数的上涨,这就叫“戴维斯双击”;相反,当一个公司业绩下滑时,每股收益减少或下降,市场给予的估值也下降,股价得到相乘倍数的下跌,这就叫“戴维斯双杀”。比如以10PE买入业绩每年增长10-15%的公司,五年后市场会给这公司更高的预期,便会以13PE甚至15PE买入,此时的股价已经形成戴维斯双击,卖出就会获得相当可观利润。相反,很多人以30PE买入期望每年增长30%以上的所谓成长股,如果成长股增长达不到预期或者业绩变脸,形成戴维斯双杀,亏损更为严重。 戴维斯双击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情。投资者以低市盈率买入潜力股票,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以高市盈率卖出,这样可以尽享EPS和PE同时增长的倍乘效益。戴维斯1950年买入保险股时PE只有4倍,10年后保险股的PE已达到15倍至20倍。也就是说,当每股收益为1美元时,戴维斯以4美元的价格买入,当每股收益为8美元时,一大批追随者猛扑过来,用“8×18美元”的价格买入。由此,戴维斯不仅本金增长了36倍,而且在10年等待过程中还获得了可观的股息收入。

在实际运用中,遇到一些极端情况时,市盈率估值法的可操作性会有局限,有些特殊事件会扭曲市盈率。比如一家公司最近出售业务或者资产了,获得了一笔较大的非经常性收益,夸大了其每股收益,这时市盈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查看公司市盈率的时候,必须确信它的盈利是可持续性的。

在计算市盈率时,需要将出售资产或业务获取的利润剥离出去。同样地,公司如果发生了一大笔非经常性费用,或关闭了某个工厂,利润可能会降低,这就可能推高其市盈率。估值时必须把非经常性费用考虑进去才能得到其正常的市盈率值。 对于周期性公司,市盈率估值的运用则可能完全相反。水泥、钢铁、造纸和汽车公司等都是周期性公司很好的例子。

对于周期性公司,很低的市盈率并不代表它便宜,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该公司的利润在最近的时间里已经达到高点,周期性意味着它很可能迅速下跌,此时因市盈率低而买入恰恰是错误的。对于周期性公司,最好能对公司的周期有清晰的认识,能判断下一个高点比现在是高还是低,并基于现在的市价,计算将出现在下一个高点的每股盈利的市盈率。当你研究市盈率时,把下面这些问题记在脑子里,你误用市盈率的可能性就会少很多。

我们看到市盈率估值法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准确确定到底多少市盈率才足够低,比如,市盈率12是低还是高,难以回答。使用市盈率只能在一个相对基础上,这意味着你的分析可能被你使用的基准扭曲。那能不能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在一个更准确的基准上考察市盈率呢?这时我们就需要考虑是什么导致一家公司更高的市盈率?从一定程度上说,成长性是决定一只股票市盈率的重要要素。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的公司应该有一个更高的市盈率,高风险的公司应当有一个较低的市盈率,有更高资本需求的公司应当有一个较低的市盈率。 如果将市盈率和公司业绩成长性相对比,那些市盈率偏高的股票看上去或许就有合理性了。这就要用到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估值法。

PEG是在市盈率估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股票估值指标,可将市盈率和盈利增长率综合在一起考量。PEG指标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其计算公式是:>

PE仅仅反映了某股票当前价值,PEG则把股票当前的价值和该股未来的成长联系了起来,弥补了市盈率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 依据PEG指标选股,就是选那些市盈率较低,同时增长速度又比较高的公司,这样选出来的公司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PEG会非常低。粗略而言,PEG值越低,股价遭低估的可能性越大。比如一只股票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当PEG等于1时,表明市场赋予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如果PEG大于1,则这只股票的价值就可能被高估,或市场认为这家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会高于市场的预期。 当PEG小于1时,要么是市场低估了这只股票的价值,要么是市场认为其业绩成长性可能比预期的要差。通常价值型股票的PEG都会低于1,以反映低业绩增长的预期。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像其他财务指标一样,PEG也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要和其他指标结合起来,这里最关键的还是对公司有深入的了解。 计算PEG值的关键是要对公司的业绩作出准确的预期。由于计算PEG需要对未来至少3年的业绩增长情况作出判断,而不能只用未来12个月的盈利预测,因此大大提高了准确判断的难度。事实上,只有当投资者有把握对未来3年以上的业绩表现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时,PEG的使用效果才会体现出来,否则反而会起误导作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