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卖在底部”?

文/tree

无论是债市还是股市,你是否常常经历“一卖就见底”的窘境?而且当你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拿住的时候,这种悲剧是否又会重演?

除了各种主观因素,这种“卖在底部”的情况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客观原因。兴业证券的分析师王涵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他认为是期限错配让投资者不得不在流动性紧张的时候抛售资产。所以有时候这不是一个“愿不愿意坚持”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拿住”的问题。

之所以出现期限错配,其核心在于外汇占款增速的放缓。王涵提到:

在2011年之前,由于外汇占款每年以2.5-4万亿的速度流入,带来银行存款“活水”的稳定增长。稳定的负债端,导致了银行资产端投放也呈长期化趋势。换句话说,那个时期中国不缺“长(期限)钱”。然而,随着外汇占款减速,利率市场化加速,银行负债中短期限的理财、同业开始增多,这促使银行资产端运用呈现短期化的趋势,进而使得全社会负债端期限开始变短、负债不稳定性上升。换句话说,外汇占款的不可逆变化,将导致全社会长期限资金趋势性稀缺。

宽客网

宽客网

宽客网

全社会长期资金稀缺、短期资金增多的一个风险就在于,市场的波动性会因此提高,一旦流动性紧张,无论此时价格是高是低,投资者都不得不抛售资产,股市债市出现大起大落也就不可避免。

银行负债端不稳定性在上升,各种信用派生还越来越依赖直接融资等杠杆工具,这也加大了市场波动。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融资融券的迅速膨胀令A股的波动性陡增。

宽客网

但这也给手握长期资金的保险、养老金等机构提供了一个“捡便宜”的机会。王涵提到:

资金集中在短端,而长期限资金稀缺,这意味着短期限(流动性好的)资产将受到更多资金的追捧(为啥最近上证50走的更强?)。而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来购买,长期限资产的价格相对更为便宜。综合来说,各类资产期限利差扩张将呈现结构化特征。(举个例子,以前银行是长债的主要购买者,导致中国长债利率持续被向下压制,现在银行因为缺乏长期限资金,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去购买长债,于是就留给负债期限较长的保险公司“捡便宜”的机会)

王涵还认为,这种“卖在底部”有可能会是未来一种“无奈的新常态”。

点击这里看原报告
世界之窗, 金融头条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