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 融资模式纪要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通过结构化资本运作,能有机结合政府部门的政策优势、信用优势和私人投资者的资本优势、管理优势,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有巨大发展空间,有利于缓解未来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提高项目质量和服务效率。当前,我国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人口大规模跨区域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需求非常旺盛,PPP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庞大的资金缺口。但是在PPP项目融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因而3P融资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项目融资金额巨大,涉及到多方资金,这意味着PPP项目融资一旦出现风险,各参与方均将面临严重的损失。
  2. PPP项目融资一般采用结构化方式运作,项目总投与项目发起人实际出资的股本金比例可以实现高杠杆,虽然放大了PPP投资回报,但也成比例放大了风险的潜在损失。
  3. PPP项目的建设期限和投资收回期限时间较长,从国内案例看,PPP项目特许经营期往往很长,比如财政部公布的43个PPP示范项目,19个PPP示范项目的合作期限均为30年,期限最短的也要10年。这对PPP项目融资的各参与方管理容错要求也相当高。
  4. 影响因素众多,融资成本较高。PPP项目融资结构复杂,参与方众多。项目发起人与政府部门在特许经营协议上,会花费较高的谈判成本。

从PPP项目需求来看,一方面,为了实现2020年城镇化目标,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国的中小型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对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将继续保持大规模的公共基础项目设施投资。另一方面,43号文使得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更加倾向于引入社会资本。从长期来看,国内PPP项目的规模可能会有较大的扩张趋势,“多方共赢”的目标是有望实现的。

欲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咨询:028-86051385

关键字:理论基础, ppp

原文发布于宽客论坛,点击阅读原文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内容举报】进行投诉反馈!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